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» 医院动态

春季开学,这些传染病要特别预防

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4-02-26 | 阅读次数:

新学期正值春季传染病的高发季节,而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,返校后学生近距离频繁接触,大大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。流行性感冒、水痘、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、手足口病、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逐渐进入高发期。那么如何让学生们远离常见的传染病呢?做好防控很重要!



图片


1.png





流行性感冒


  流行性感冒,简称流感,是由甲、乙、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,属于丙类传染病。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,临床表现以高热、乏力、头痛、咳嗽、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,而呼吸道症状较轻。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,传染性强,主要以飞沫传播为主,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,经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。人群普遍易感,发病率高,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。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:急起高热、全身疼痛、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。

2.png



水痘


  水痘是由水痘-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,成人发病症状比儿童更严重,以发热及皮肤和膜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、疱疹、痂疹为特征,皮疹呈向心性分布,主要发生在胸、腹、背,四肢很少。冬春两季多发,传染力极强,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。自发病前1~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,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,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%以上。该病为自限性疾病,一般不留瘢痕,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。有时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,多年后感染复发出现带状疱疹。


3_副本.png


麻疹


 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,属于乙类传染病,其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“烧3天,出3天,退3天”,分别对应的前驱期、出疹期、恢复期。前驱期主要症状是发热、咳嗽、流鼻涕等感冒症状,口腔两颊膜近臼齿处可见麻疹膜斑,此阶段传染性最强;出疹期由面部开始,自上而下开始出皮疹,颜色由浅变深,皮疹为玫瑰色斑丘疹,可散在分布,或不同程度融合。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和棕褐色色素沉着。体温可高达40℃;恢复期皮疹开始逐渐消退,体温也开始恢复正常。

  麻疹患者是唯一传染源,又称“见面传”,可见传染性之强,患者发热前4天至出疹后4天均具有传染性。麻疹病毒主要通过患者喷嚏、咳嗽和大声说话时排出的飞沫或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。

4.png

流行性腮腺炎


 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,俗称痄腮。四季均有流行,以冬、春季常见。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。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、全身性传染病,患者可有倦怠、畏寒、食欲不振、低热、头痛等症状。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,向前、后、下肿大,表面发热,有触痛,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,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。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、睾丸炎、胰腺炎及卵巢炎。病人是传染源,直接接触、飞沫、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。接触病人后2-3周发病。


5.png



手足口病


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以发热和手、口腔、足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,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重症伴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,可导致死亡。人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为6月龄-5岁,在3岁内更为常见。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,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。

 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,该病隐性感染率高,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、咽喉分泌物、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。以密切接触及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;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。

6.png


诺如病毒


 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,常见症状主要为恶心、呕吐、发热、腹痛和腹泻,部分患者有头痛、畏寒和肌肉酸痛等。儿童以呕吐为主,成人则腹泻居多,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。全年均可发生,一般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。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。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。传播途径多样,主要通过摄入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或水、接触患者粪便或呕吐物、吸入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、以及间接接触被粪便或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等感染。另外,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可生食的蔬果类也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。

微信图片_20240226142202_副本.png


来源:预防保健科




编辑:金彪
终审:刘西平